《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(2025)》解读:共建宁静家园 同享和谐环境
November 05,2025
29
首页 > 行业新闻 > 《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(2025)》解读:共建宁静家园 同享和谐环境

从广场舞的喧闹到施工地的轰鸣,从交通的嘈杂到邻里之间的纷扰,噪声治理不仅关乎声环境质量,更关系着每一位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。

 

近日,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央宣传部、教育部等13个部门单位联合发布《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(2025)》。报告全面呈现了2024年以来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与成效,揭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,为持续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 

一、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,噪声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

报告显示,2024年全国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5.8%夜间达标率为88.2%,全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夜间达标率2023年上升1.2个百分点,体现了在解决群众最关切的夜间噪声问题方面取得的成效。

 

然而,报告也指出,不同类别功能区之间达标率差异明显。1类声环境功能区(以居民住宅、医疗卫生、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功能)夜间达标率相对较低,特别是在直辖市、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,这一问题更为突出。这提示我们,居住区域的噪声污染防治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。

 

二、治理体系日益完善,部门协同形成合力

噪声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。报告显示,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正逐步完善,2024年发布修订噪声相关法规标准36项。截至2025年8月底,全国已有32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了《噪声法》13项条款的职责分工,噪声污染执法监管体系不断健全。

 

各部门围绕噪声污染防治形成了紧密协作的工作格局: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发布《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(2024年版)》;交通运输部结合国家重点公路项目设计审批,指导科学选线布线;市场监管总局加强对产品噪声质量的监管;公安部严查“飙车炸街”违法行为,全年查处相关案件9.1万起。

 

三、分类治理精准施策,重点领域成效显著

 

1.工业噪声管控持续强化。全国16万余家工业企业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,近29万家工业企业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登记管理。各地生态环境部门通过责令改正、限制生产、停产整治等措施,压实企业噪声污染防治主体责任。

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更加规范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查处建筑施工噪声违法案件8200余起。北京市建立健全噪声扰民沟通协调机制,全年督促建设单位为周边居民发放补偿金近3000万元。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工艺加快推广,63个型号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入选指导名录。

 

2.交通运输噪声防治全面推进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新铺设低噪声路面约3200万平方米,新安装声屏障约83.3万延米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推进中心城区铁路封闭工作,减少居民横越线路导致的示警性鸣笛。民用运输机场周围区域航空器噪声污染防控行动方案(2024—2027年)正式实施,推动机场噪声系统防治。

 

3.社会生活噪声治理不断创新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公园、广场等区域新设置噪声自动监测设备和显示屏750余套。截至2025年8月底,全国已建成宁静小区2223个,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提供了有效路径。北京、上海等7个城市试点安装定向音响设备,通过声波定向传播原理将声音精准控制在特定区域内。

 

四、监测能力跨越升级,智慧治理步伐加快

我国噪声监测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完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共建成4005套自动监测设备,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自动化率由2023年初的8.7%提升至100%。

 

噪声地图应用试点取得积极进展。内蒙古呼和浩特、辽宁沈阳等7个试点城市基本完成噪声地图建设,试点区域覆盖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。北京、天津等城市也探索开展了噪声地图应用示范,截至2024年底,全国各类噪声地图覆盖总面积超过4400平方公里。

 

五、社会共治格局加速形成,宁静理念深入人心

各地以六五环境日、全国爱耳日等为契机,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政策,普及噪声污染防治科学知识。中央宣传部将噪声污染防治作为评价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,以及认定命名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参考。

 

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“高考护航”行动,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“绿色护考”行动累计保障考生数量约3600万人次。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地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时,做好噪声污染防控,兼顾文化丰富与生活宁静。

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助力噪声污染防治典型案例,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“家门口”的噪声污染问题,以检察履职促进噪声污染防治水平提高。

 

六、从声环境改善到美好生活提升

《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(2025)》的发布,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,也是对未来行动的指引。随着“十四五”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,以及各部门各地区的协同努力,我国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效。

噪声污染防治,既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,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持续推进噪声污染防治,不断提升声环境质量,共同建造宁静、和谐、美丽的家园,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生活、工作和学习。